晨报观察:鸿岳资本的年度抉择——在定量与主观之间找寻稳健之路

当交易日的第一个钟声尚未落定,鸿岳资本的交易席位上已经出现一场关于方法论的无声辩论。作为报道者,我们以时间为线索,对其在过去一年中的策略演进、盈利模式、定量投资布局与操盘心态进行理性而辩证的解读。

年初,宏观背景为策略调整提供了外部参照。2023年中国实现GDP同比增长5.2%(国家统计局,2024),这一基数与全球利率、通胀回落的节奏共同构成了市场流动性的基本面。基于这样的宏观判断,鸿岳资本在策略部署上呈现出双重趋势:一方面维持对冲与流动性优先的防守性仓位;另一方面在量化信号稳定回归时,逐步增加定量投资配置,以期捕捉系统性因子收益。

春季的市场震荡检验了这一平衡。有人认为,纯粹依赖定量模型能够排除人性偏差,稳定获取阿尔法;反方则指出模型在结构性转折期容易失效,需要主观判断及时覆盖。学术证据提醒我们,因子收益具有跨周期性(Fama & French, 1992),而动量效应亦被多项研究证明(Jegadeesh & Titman, 1993)。鸿岳资本的回应是“混合路径”:以多因子框架为基础,加入动态风险预算与事件驱动的人工覆盖,实现灵活操作。

夏季,盈利模式的调整逐步显现。传统的管理费+业绩提成仍为核心,但在产品线中加入了量化增强和顾问服务,将定量投资能力变现为服务化收入。这一做法在业内并不少见,旨在分散单一业绩周期带来的波动风险。与此同时,执行成本、市场冲击与容量限制成为定量策略能否落地的现实约束(Ilmanen, 2011)。公司因此在模型回测之外,强化滑点估计、交易成本模拟与实盘压力测试。

进入秋冬,回顾与总结主导思考。经验告诉业界两点:第一,模型优劣不能仅靠历史回报判断,稳健性检验(包括滚动窗、子样本与蒙特卡罗模拟)更为关键;第二,操盘心态决定长期复利。行为金融学指出,投资者常因认知偏差影响决策(Kahneman & Tversky, 1979),因此鸿岳资本在内部建立了事前规则与事后复盘的闭环管理,以减少情绪驱动的操作。

辩证地看,定量投资并非万能,也非无用。它提供了可复制的逻辑与纪律,但在极端事件、监管调整或流动性枯竭时,主观判断与灵活操作成为必需。鸿岳资本在这一年中的路径,体现的是从“模型至上”向“模型+主观覆盖”的演进。对市场参与者而言,重要的不是选择哪一种方法论的极端,而是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机制——包含严谨的风险管理、对盈利模式的多元化设计、以及在压力情形下的心理与组织准备。

结语:在市场形势解读、灵活操作、盈利模式构建、定量投资实践与操盘心态养成之间,鸿岳资本的案例提醒我们:稳健来自于辩证的平衡与持续的实践改进。未来的市场不会放弃创新者,也不会轻易奖赏不做功课的自信。

互动问题:

1)在当前宏观和市场波动背景下,您认为资产管理机构应更倾向于增加定量投资权重,还是加强主观覆盖?

2)对于中小型资管机构,怎样的盈利模式更有助于长期稳定发展?

3)在您的投资或操盘实践中,哪种心理训练最能帮助您在回撤期保持纪律?

参考资料:

国家统计局. 《2023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》, 2024年发布;

Fama, E. F., & French, K. R. (1992). The Cross-Section of Expected Stock Returns. Journal of Finance.;

Jegadeesh, N., & Titman, S. (1993). Returns to Buying Winners and Selling Losers. Journal of Finance.;

Kahneman, D., & Tversky, A. (1979). Prospect Theory: An Anal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. Econometrica.;

Ilmanen, A. (2011). Expected Returns: An Investor's Guide to Harvesting Market Rewards. Wiley.

作者:陈雅文发布时间:2025-08-15 22:01:56

相关阅读
<noscript date-time="5hh7"></noscript><center draggable="ftu0"></center><strong dropzone="aubp"></strong><map dir="zwi5"></map>